澳门龙门客栈图解澳门龙门客栈图解

澳门龙门客栈图解澳门龙门客栈图解

欢迎光临澳门龙门客栈图解
EHS服务-安全体验馆建设-021-61471500
媒体看应急 | 财经:上海如何变得更安全?
来源: | 作者:财经杂志 | 发布时间: 2024-04-12 | 11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海是具有影响力的超大城市,任何一个安全事件都会带来放大效应,需要更新、更高效的手段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失去了意义。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巨大、经济发展强劲,具有集聚资源和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和资本的能力;同时,拥有多样的科教文卫资源,人们能够享受到丰富的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人口及资源的积聚带来发展的同时,对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往往彼此叠加,处置应对灾害保障安全的挑战越来越高。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快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此外,上海将如何深入推进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面对《财经》记者如上提问,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表示:“上海是具有影响力的超大城市,任何一个安全事件都会带来很大的放大效应,需要我们在应对这类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有更高效的手段、更有效的办法把相关突发事件解决在最低层面,损失降低到最少。”

  作为全国最早提出打造韧性城市的城市,上海在韧性城市的硬件建设上处于领先位置。

  例如,上海建立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实现对城市运行风险的智能感知,用数字化方式辅助城市管理主体决策,实现从城市到社区的多层治理主体赋能,进而实现城市的“韧性治理”目标,重塑城市韧性。

  在综合监测预警方面,上海有4个区列入了全国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试点。上海通过提升安全风险综合监测的能力,重点应对危化品、工贸行业、自然灾害防范等风险点,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同济大学国际韧性基础设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黄宏伟指出,韧性城市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增强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二是提高灾后恢复能力。若能通过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调配,在遭遇灾害后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恢复城市基本功能,也可把伤害降到最低。

  针对电动自行车、厂房仓库,在城乡接合部、区和区交界部位多业态场所等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点。上海正在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隐患,通过整治倒追责任,以便从源头减少风险点。

  在向科技要效率的基础上,也需要在管理协调的软件上提质量。不仅是城市各子系统,在复杂的环境面前,更需要跨地区的协同联动。

  “应急管理的思维要创新,从经验性转变为前瞻性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专家王宏伟告诉《财经》记者,传统应急预案都是对既有经验的总结,不是单纯的“撞击——反射式”的反思模式。现今的灾害具有跨界性和复杂性、不确定性太强,像链条一样,需要综合的协调部门,更需要灵活性的处置方式。

  据悉,上海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应急管理厅正在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城市应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区域应急协同制度创新和工作联动路径模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

  比如,在太湖流域已经实现联合调度,可以提前预降河道水位等方式,提升防汛防台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通过联合制定《长三角区域地震应急救援协作联动机制》《长三角区域森林防灭火应急联动机制》等,提高区域内联合应对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能力。

  做好韧性安全城市,也有助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此前,因为省级间的规定不一致,导致危化品运输车辆在省际道口长时间滞留的问题。目前,各方已经签约跨省级间《长三角一体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联防联控协议》,解决了如上问题,优化了危化品行业营商环境。

  此外,在各类重大活动期间,三省一市积极强化安全风险防范管控联动,试点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执法行动,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安全生产执法清单互认、结果互认等制度。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各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与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同步展开,将于5月13日至15日举行。据悉,将在本届博览会上签订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共享协议。

  从合作到项目化、到建成相关体系,到每年明确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从2018年到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多重升级,

  马坚泓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确定了14项三省一市要做的工作,上海牵头了4项,包括强化区域安全生产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鼓励守信企业,惩罚失信企业;依托应急管理部全国的应急云,优化长三角应急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设危化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加强区域内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将对标全球最高安全水平。不光要遏制重特大事故,更要防范发生一切可能有影响的事故,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模式。”马坚泓如是说。